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飞行标准司
2025-01-06
115
0
0
《IB-FS-OPS-015 绿色QAR实施方法指南》的核心内容如下:
目的与适用范围
- 目的:推进民航绿色QAR建设,创新QAR应用模式,丰富应用场景,建立符合实际操作预期的QAR数据模型,引导飞行员遵守标准操作程序及相关技术规范.
- 适用范围:适用于按照CCAR-121部运行的运营人和按照CCAR-135部运行最大起飞全重超过27000千克多发涡轮喷气飞机的运营人.
关键概念
- 绿色QAR:基于绿色模型,通过分析和利用日常运行测量数据,实施行为正向引导的安全管理模式.
- 绿色模型:基于业务需求构建的多维度正向引导模型方案,包含绿色参数、绿色权重和绿色标准等关键要素.
- 绿色参数:用于衡量飞行操作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一系列关键数据指标.
- 绿色权重:用于衡量不同的绿色参数对目标达成的重要性或影响程度.
- 绿色标准:针对绿色参数设定的理想标准值,用以界定什么是“好的”或“正向”的飞行操作行为.
- ADDIE方法:一种系统性的开发方法,包括分析(Analysis)、设计(Design)、开发(Development)、实施(Implementation)和评估(Evaluation)五个阶段.
背景与概念
- 背景:为应对新形势下飞行数据管理的新需求,民航局发布了《飞行数据分析方案实施与管理要求》,旨在推进航司对飞行数据进行系统性的趋势分析,以及对飞行品质管理的正向引导.
- 监管悖论:指在某些情况下,旨在提高安全性的监管措施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,如过度关注飞机坡度可能导致飞行员忽略着陆位置偏差修正,增加偏出跑道风险.
- 安全-I与安全-II:安全-I侧重于事件的安全管理,强调“少犯错”;安全-II侧重于过程的安全管理,强调“过程一切正常”.
- 日常运行测量(ROM):收集每次飞行中特定时间内或条件下采集的指定记录参数,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,是绿色QAR正向引导的核心数据来源.
- KPI+OKR管理:KPI用于结果管理,OKR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关键指标,正向引导关键行为的执行,与安全-II理念契合.
组织管理
- 理念与文化:运营人需理解和认可安全-I和安全-II相结合的管理方式,认识到从“不要犯错”到“一切正常”的理念转变.
- 组织架构:建议在PLM工作领导小组下统筹设立飞行数据分析方案工作组,公司级领导负责统筹引领绿色QAR相关工作.
- 管理者承诺:管理者应规划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,培养跨界人才,为绿色QAR的推行赋能.
绿色QAR建设
- 分析(Analysis):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,找到管理目标,并对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.
- 设计(Design):根据分析阶段明确的需求找出绿色指标,通过相关性和因果性业务分解得到可衡量的关键指标.
- 开发(Development):基于绿色参数建立绿色模型,包括绿色权重和绿色标准的确定.
- 实施(Implement):包括绿色模型数字化、应用和持续优化三个部分,将业务本质和管理需求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.
- 评估(Evaluate):贯穿绿色QAR建设的全过程,动态验证各阶段成果,确保符合预期.
QAR“交通灯”
- 红色区间:不可接受的行为和事件,涉及局方要求的强制报告范围,守住“安全底线”.
- 绿色区间:标准的、规范的行为,树立“标准规范”,促进飞行员行为向管理者期望靠拢.
- 黄色区间:值得改进提升的行为,帮助组织和个人“改进提升”.
- 正向引导:通过绿色模型的正向引导,飞行员行为越来越靠近“绿色”、远离“红色”,促进组织的安全文化提升和本质安全水平.
绿色QAR实践案例——减少“重着陆”
- 分析:重着陆事件通常源于不好的着陆操作过程,管理目标是“降低重着陆触发率”,关键在于引导飞行员进行“规范的着陆操作”.
- 设计:对着陆操作过程进行业务分解,明确关键环节,定义出能够有效反映着陆质量的关键指标,构建着陆操作的绿色参数体系.
- 开发:确定着陆操作的绿色参数和权重,设定对应的绿色标准,建立绿色模型,并对数据进行修正以适应不同外部环境.
- 实施:开发数字化工具,将着陆操作正向引导和管理需求固化到系统中,及时推送绿色着陆数据至飞行员,使其提升着陆技能.
- 评估:推出绿色着陆模型后,重着陆次数和概率大幅降低,超过1.8G事件减少近70%,达成预定的KPI指标.
IB-FS-OPS-015 绿色QAR实施方法指南.pdf
评论 (0)